《武夷春暖》深度解读

发表时间: 2020-07-10 15:57

芒种刚过,家住宝鸡的一位石友托人带来两块渭河画面石让我鉴赏。

九月下旬的西安阳光不烈不灼,坐在阳台上沐浴享受着另一样的快乐,随手从手机里调出群发有关奇石的信息,内插兰州石友陈岩君发送的一组彩照让我眼前一亮。画面石见过不少,图纹蹊跷的我对此多有怀疑。听说有种贴染法能在石面上产生详实的图案,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这组彩照里其中一方题名为《武夷春暖》的画面石,大致一看,既没矫情造作的渲染,也没哗众媚俗的虚张,细细赏来:云横苍岭,树木林林,天湿地润似有被天公“皴擦”过的痕迹;河堤逼仄,霏霏细雨刷新湖面扑散着的涟漪和围堰旁如藤铺张着的菱角;田垄侧风处,闪闪映出禾摇草曳的绿黄,此时的渔家还未燃薪掌灯,然而已有前行后随的苍鹭归巢来了;明代未名诗人云:夜空泛雅银山媚,牯岭辉呈冷画屏,此景何处?南方的春矜持静谧到让人耳朵能听到纤细的声音。北方的春火热鼓动的让人浑身感觉到血流的奔腾。春为何在?春意为何?

名僧释言和尚一次开坛讲经,对弟子提出何谓无为是有为时,看到身边袅绕的香烟抬手揽住一缕讲:云烟在天,水在瓶,你可知其中三昧否?见提问者茫然,起身自顾回到禅房。

隔天,弟子下课去见师傅:那日,你是想说,云烟在天而不碍行,水入瓶又覆海水对否?正所谓:无为是有为,无心皆是佛,菩提无树,明镜无台!释言和尚听了一笑回答说:但你可知一沙可见世界,一叶可造浮屠么?大千世界之大呀,你可在那里?回去再好好想想吧!



清明的花蕊,不论浓淡素艳只管在萋萋的草尖上探出身来;蜂子酿蜜,不论花儿气盛色衰,如同人饿了要吃一样,传媒是件不经意的事;溽暑下的桦松,不论雨稀雨稠,迎光舒展年轮依然成圆或曲;播种锄地,开镰收割,不论获多获少,一样说明付出有了结果;赤道南北,生灵不论贵贱适应环境还畏惧环境,我们知道今天是怎样过来的却不知明天计划的事能否兑现?佛说:来在来处,去在去处,何必在意它在何处呢!

于此想:画面石的内蕴,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缠绵雨丝,不是为图省力气用索象图解式的手段来确凿主题,而是让观赏者在与之接触的瞬间,默契它存在着细微的信息作想沉吟。

渭河出产的画面石在奇石诸多石种里地位不轻,同西北出产的黄河石、嘉陵江源头石、径河石、汉江石、黑河石一样深受西安石友的厚爱,和其他省地发现的画面石有着一样的精彩。石友托人带来的两块奇石其中的一块我极为在意。此石图象、景观兼得,两面皆有看点,从背面赏之,花岗岩上镶嵌着石英脉纹


洁清净彻,似飞雪飘落堆积在山凹、坡脚,象白棉般轻若浮云,极像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六月积雪》;正面白色脉络勾画出一幅形似“燕鱼”的卡通造型;看上去形态自然,光亮活泼,甚是灵动;若放置于水盆之中轻拨水面,如同活物一般。钦羡石友生活在渭水河畔既方便觅石又利于发现,让偏居一隅的我是自叹不如呀。

奇石收藏在藏界算不上大类,可它毕竟表达了另一种品位的优雅。赏石,不单纯是情感的寄托和追思回忆的过程,它是各类人内在文化的显现,是各种情调和阅历在爱石上的反映。

眼下,大多数玩石者来自平民阶层,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和发现的视角中,既有世俗情调也有阳春韵致。他们很善于在生存的环境里寻找到精神即力量的支撑,成为赏石文化薪火相传的践行者,使得赏石文化的内容展现出炫耀多情、丰满厚重、贯穿古今的精美画册。

开卷,信手拈来。让人或多或少,可从过往的“杂货堆”里感悟到新的诠释。温故知新。重赏《武夷春暖》,心在此,一切如你所在,所在一切如你,一切如如啊!


作者简介



康平,1955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2年底参加工作在部属综合勘察设计院地质测量处工作。早年依工作性质开始接触奇石,1996年正式开始赏玩、收藏。2004年开馆展示上百余方,与全国各地石友交流、互动,并著书立说赏石心得,在专业纸刊、微创平台撰稿1000余篇。

2015年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观赏石赏玩、交流活动中去,兼职(自由撰稿人)为赏石期刊微创平台写作、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