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泉深度解析:和田玉的分类与特性

发表时间: 2023-12-16 08:45

和田玉是一个拥有较高工艺品价值的玉石品类,自古至今,有着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在古代,和田玉主要是以颜色进行分类,即红、黄、黑、白和青;再有根据产出状态分为山料和子料。近代,最流行的也是以不同的颜色分类和以产出状态分类;但由于科学水平的提高和新品种的发现和增多,颜色分类和产状分类不断丰富完善,并提出依据成矿母岩不同和不同的适用性质分类。本文就这四个方向的分类进行阐述。

各色和田玉手镯

01、和田玉的颜色分类

和田玉的颜色较多,基本色可分为白、青、黄、黑、绿五个色系,加上次生糖色共六个色系。但其间的过渡色或混合色,那就非常多了,因此在行内流行的颜色名称也很多。

和田玉的颜色分类主要是根据基本色,有些量比较大的过渡色有时也参与定名,如青白玉、青花玉。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案,有六分法、七分法、八分法等,总体上相差不多。本文根据国家标准的七分法进行分类。

01-1、白玉

白玉颜色以白色为主,可略泛灰、黄、青等色调。在行业内常有鱼肚白、梨花白、月光白等多种叫法。

白玉

01-2、青白

青白玉是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的品种,颜色以白色为基础色,带有灰绿色、青灰色、黄绿色、灰色等浅至中等色调。青白色本是一种过渡色系列和田玉,但其产出数量比较大,因此单列出一类。

清白玉雕件

01-3、青玉

青玉颜色以青色为主,可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等中等至深色调,是和田玉所有颜色品种中产量最大的。行业内有虾子青、鼻涕青、杨柳青、蟹壳青、竹叶青、沙枣青等多种叫法,一般认为沙枣青最好。

青玉

01-4、黄玉

黄玉呈浅至中等不同的黄色调,如黄绿色、栗黄色,经常带有灰、绿等色调。黄玉在过去是非常珍稀的和田玉品种,以黄色正而娇、润如脂者最珍贵,称为鸡油黄,其价值不亚于羊脂玉。

和田黄玉雕件

01-5、墨玉

墨玉呈黑色,打光不透。根据墨色的多少,一般分为点墨玉、条墨玉、聚墨玉和全墨玉等类型。也有人将点墨玉、条墨玉和聚墨玉等统称为青花玉,将墨玉分为全墨玉和青花玉两大类。另外,有些墨玉中经常含有满天星状的黄铁矿,很有特色,俗称金星墨玉。

金星墨玉

01-6、碧玉

碧玉以绿色为基础色,常见有浅绿、黄绿(苹果绿)、翠绿(菠菜绿)、灰绿、暗绿、深绿等,颜色多呈不均匀普遍分布有黑点(铬铁矿)。行业内认为翠绿(菠菜绿)最好。

碧玉

01-7、糖玉

糖玉是和田玉中一个特殊的品种,是原生矿上升到近地表时,由于含铁的地表水顺矿体裂隙渗入并沿晶隙扩散而形成红褐色、黄褐色、褐黄色、黑褐色等色调,属于次生色,由于其总体色调类似红糖,所以称糖玉。上述各类和田玉均可以形成糖色的浸染,但程度不同。

糖玉

02、和田玉的产状分类

根据产出状态,和田玉可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两大类。原生矿产出的山料又分为风化山料和未风化山料;次生矿又可分为残坡积矿、冲积矿和洪积矿三个小类。

02-1、原生矿(山料)

原生矿指从矿山开采出来的原生矿石。由于使用炸药将矿石炸裂成块状运出,其外形呈不规则状,棱角分明。根据对玉矿的多个开采点的考察,依照山料是否受到风化淋滤作用,可以分为两个类别。

原生矿床

02-1-1、风化山料

大多靠近地表浅层或有露头,多受到风化淋滤作用,含有铁锰质的地表水可沿矿体的裂隙节理进行渗透并向周边扩散,造成黄褐色风化,呈条带状分布,整体呈网格状。这种矿体经炸碎后取出的矿石,往往有局部的黄褐色风化条带,也可称为风化山料。

02-1-2、未风化山料

矿体位于风化层下的深部,未经风化淋滤作用,没有外来物质的注入,保持了原生矿本来面目,也可称为未风化山料。

02-2、次生矿

次生矿分为残坡积料(山流水)、籽料和戈壁料三种。

和田玉的次生矿

02-2-1、残坡积料(山流水)

残坡积料是指在不断的地壳运动中,深部矿体抬升,出露到地表浅部的玉矿体,经过地壳运动破碎成块,再经过重力、雨水、冰川等作用,从高到低进行搬运,现保留在矿体周围和山坡沟谷中的玉石,在矿床学中称为残坡积型矿床。其基本特点是由于搬运距离短,棱角磨损轻,大多为次棱角状,如果在相对低洼之处停留时间比较长,也可能局部长皮。残坡积料可细分为残积料、冰积料和坡积料。

02-2-2、籽料

在残坡积料的基础上,再继续经过洪水、冰川的搬运至河流中,经河水搬运,自上而下玉石经过长期与河底基岩、周围的泥沙和卵石相互碰撞磨蚀,逐渐棍磨成次圆状,即形成籽料。

和田玉籽料

籽料在中上游河水的搬运过程中,主要是磨蚀作用不断圆化,是不会长皮的,只有在某些河流拐弯处,水流减速,致使水中的泥沙砾石才能沉积下来形成泥沙砾石层,然后在静止状态下,才能长皮,形成有各种皮色的子料。或是到了下游在出山口后平原地段水流速度减慢,形成广阔的冲积扇,在河床两侧的河滩泥沙砾石层中逐渐形成带皮的子料。

02-2-3、戈壁料

戈壁料主要是由早期形成的残坡积料,经大的洪水冲刷直接搬运至戈壁滩上在无水的干燥环境中再经长期风沙磨蚀而形成的,由于风沙作用基本不改变原石外形只是磨蚀表面从而形成了波纹状的光滑表面,而保留了原来残坡积料的次棱角状形态,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中。戈壁料自西向东在莎车、叶城、皮山、策勒、若羌、罗布泊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策勒县分布范围最广、产量最大。

戈壁料

03、和田玉的成矿母岩分类

和田玉从成矿热液性质方面分析,可分为岩浆热液型和变质热液型两大类。从成矿母岩类型来讲,可分为蚀变超镁铁质岩型和蚀变钙镁碳酸岩型,或称蛇纹岩型和非蛇纹岩型,也称超基性岩型和大理岩型两大类。其中以成矿母岩分类应用比较广泛。

03-1、蚀变超基性岩型和田玉

此类和田玉矿床是由超基性岩在强烈的构造和变质过程中经富含Ca、Mg、Si、H₂O的热液交代蚀变而成。该类和田玉过去仅在子料中有少量发现,近些年来陆续在若羌、且末和皮山等地区发现原生矿床。其基本特点是为呈绿色,阳起石成分比较高,普遍有黑点,相对密度比较高,微量元素中铬、镍、钴比较高,专称为碧玉。

03-2、蚀变碳酸岩型和田玉

此类和田玉是由富含Ca、Mg的白云质大理岩经富含Si和H₂O的岩浆热液交代蚀变而成,层控或岩控特征明显,这类矿床总体可称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矿床,如有以橄榄石为代表的夕卡岩发育可称为夕卡岩型矿床。

该类和田玉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少有阳起石。玉石的颜色有白色、青白色、青色、黄色、黑色等,相对密度偏小。

04、和田玉的适用性质分类

根据和田玉的适用性质或称利用方向将其分为工艺和田玉和观赏和田玉两大类。

04-1、工艺和田玉

自古以来,玉不琢不成器成为中华传统玉文化的一条金科玉律,同时也成为教人成长的一句至理名言。其质地细洁、温润凝腻、颜色多样、丰富多彩,为使其在人们精神领域实现其多种崇高的功能,成为神器、礼器、“君子比德于玉”、真善美的象征和吉祥如意的愿景等,则必须通过精心的设计精雕细刻,使天然的玉质美加上人工的艺术美,方能成为一件精美的玉器,以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

和田玉雕件

04-2、观赏和田玉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改变,现代人们普遍追求原生态的自然美。涉及玉文化的领域中,就出现了追求有些美丽而不需加工雕琢的玉原石的新潮流,这首先表现在对和田玉籽料和戈壁料的追捧,籽料和戈壁料在地质运动等作用下,往往形成美丽的皮色和奇特的形态,具有原生态自然美的特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现代审美意识。

和田玉象形原石

05、作者简介

姓 名:王建泉

资 质: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

执业资格:人社部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 宝玉石专业委员会 主任。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古代玉器材质溯源和矿物的宝石学性质研究。

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中国新疆和田玉》、《玉石分类方法》和《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