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文化中的谐音艺术:深入探讨

发表时间: 2023-05-13 00:13

  汉字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谐音文化不但自古就有,而且很被大众所接受并重视。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楼没有“四层”;会知道送礼不能“送鞋”、“送钟”;会知道“五福捧寿”图案里面的“福”其实是蝙蝠的样子……等等。

  我个人觉得最有趣的谐音文化,莫过于广东话里面“威水”这个词,有一种说法大致是这样的:威水其实是普通话里威风的意思,只不过在白话发音当中,“风”和“凶”是同音的,避开了“凶”这个不吉利的字,威风也就变成威水了。

  就文玩“竹木牙角匏”来说,被称为“匏”的葫芦其实就是因为谐音“福禄”而广受玩家青睐的,拥有了葫芦就等于拥有了“福禄”,中国人,都喜欢吉利的。核桃也是如此,在一种解释当中,核桃的谐音被替代为“祸逃”,谁会不喜欢“祸事逃走”,留下的都是“吉祥安康”呢?所以,在一些讲究里面,家中有核桃,就是“祸逃”的意思,那么,文玩核桃当然要比吃的核桃更耐放一些,这也是我们可以把文玩核桃当作手把件儿也当作摆件儿原因之一吧。

  “祸逃”已经“很有意义”了,那么说起文玩核桃文化的另一重含义“辟邪”,可能知道的朋友就会更多一些。辟邪,是以文玩核桃为材质切片而成的具有天然纹理的饰物。并不是随便一个核桃切片就叫做“辟邪”的,讲究的辟邪,要“有尖有脐”——这样的核桃切片在去掉核桃肉之后,镂空的部分像两只鞋——坊间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这两块“鞋”状的镂空纹理在核桃“壁”上,取其谐音,“壁鞋”也就成了“辟邪”;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镂空的核桃切片,要悬挂于屋中墙壁之上,也是有“壁”有“鞋”,是为“辟邪”。天然而成文玩核桃不是“辟邪”,但是辟邪却存于文玩核桃之中,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情啊。

  如果说“祸逃”、“辟邪”是与人们命理相关的“玄学文化”,那么核桃中的“核”字,取其谐音“和”、“合”,则就更符合一般老百姓的民间、民俗文化了。关于“和”与“合”,传说之中有“和合二仙”,一般的绘画当中,是俩个童子,一个手持荷花,一个手捧盒子,“荷”与“盒”也正是“和”与“合”谐音的意思。


  正是因为“和合”文化概念的存在,我们盘核桃才要以“成对儿”为标准。和,表示的是和睦,心平气和的意思;合,表示的是合心,万事“合意”的意思。手中盘着一对儿核桃,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心平气和、和和美美、和气生财,另一方面则可以让自己多遇到一些万事合意、珠联璧合、天作之合(和合二仙有主管姻缘一说,因此也被称作欢天喜地)的场景。基于这一文化,实际上就文玩核桃而言,单只不是不能盘,但是并没有从体现出文玩核桃当中的文化内涵。

  如果我们“牵强”一些来找一个有关核桃的谐音成语的话,我个人会选“和而不同”。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出自《论语》的话恰恰可以让喜欢文玩核桃的朋友在言谈之中有所选择——我们可以一起聊文玩核桃,可以一起分享交流,这是我们的“和”,但是我们却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去“苟同”别人的观点或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懂得了和而不同、“核”而不同的道理,才会让我们更开心地去喜欢自己的心中所好,而不会去做过分的纠结、争论,而成了“小人”。

  关于文玩核桃的谐音文化,还有很多其它的掌故、事例,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