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为何只选择在江南偏安?隐藏的真相是什么?

发表时间: 2023-09-05 09:36

三国是许多朋友最为熟悉的一个古代史时期,不过虽然这个时期被称为“三国”,但冲突的主线却无疑是魏蜀,而吴国在赤壁之战和夺取荆州之后,除了在夷(彝)陵之战击败了蜀军之外,似乎与魏蜀之间的冲突就相对少了一些。而对于这种现象,后世一般都说是因为吴国本身定位就是安于江南自治,对问鼎中原没有太大兴趣。

三国时期东吴对北伐中原兴趣似乎较小

当然,这确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其实吴国对中原兴趣较小也很有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就是因为它在内部曾长期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对手,东吴与其作战甚至长达几十年之久,而这个强劲的对手就是当时的江南地区的山越族群。

关于山越族群的来历,在近代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现存的史料里,“山越”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孝灵帝纪》之中,其中提到在丹阳(在今安徽境内)这个地方,当时有山越贼围攻太守陈夤(yín),最终却被陈夤击破的事件。

此图中可看到山越部分活动区域

而关于山越的身份,传统上认为他们是古代百越人残留的后裔。比如宋元时期的学者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时就说“山越本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也就是认为他们是百越的残余,生活在崇山峻岭,凭借地势险要不向朝廷纳税。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他们就是很早在山上生活的土著,既非百越也非汉人,是自成体系的一些部落。另外,近代也有观点认为,山越其实也是汉人,是之前几百年为了逃避徭役,逃到大山里生活的汉人及其后裔。而综合这些观点,山越很大可能是一个统称,其内部由不同族群构成,彼此之间也存在差异,只是在当时都不服汉朝以及后来的东吴官方管辖。

孙策从很早开始就曾与山越作战

而在孙吴政权存在的整个过程中,山越对其造成的威胁可以说和魏蜀两国相比都毫不逊色,甚至有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在公元193年前后,孙策在江南初创地盘时,就曾经被丹阳周边的山越首领祖郎率军袭击,形势一度十分危急。

而在公元197年前后孙策与之前曾经投奔的袁术决裂前后,袁术也想起了孙策的老对头祖郎,曾经派人给祖郎授印信,让他率领山越军队去攻击孙策。但孙策最终却成功地降服了祖郎这股山越势力,可以说为东吴政权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在公元203年,孙权为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曾经派大军去讨伐刘表任命的江夏太守黄祖,并一度接近完全击败黄祖。但为此次战事孙权将大量原本震慑山越的军队调去攻打黄祖,导致山越复叛,最终迫使孙权在胜利在望时紧急将军队撤回,去平定山越的叛乱,也使黄祖势力又多续了5年的命。

描绘孙权伐黄祖的画作,山越对此战进程曾产生重大影响

而在此后的5年之内,孙权几乎是将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对付山越之上,曾先后派周瑜、潘濬、吕蒙、潘璋、黄盖等东吴名将去平定山越的各种叛乱。而各种史料记载显示,在这几年东吴平定山越的战争中,总共消灭了至少1.5万左右的山越军队,同时俘虏了数万户山越部众。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公元208年孙刘能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恐怕也和大量孙吴将领之前与山越反复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有一定关系了。

周瑜在赤壁之战前也曾与山越交手

而在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局面初步确立之后,其实曹操也曾对山越进行过拉拢。公元214到217年之间,曹操曾派人潜入东吴境内的鄱阳湖周边地区,先后给当地的山越首领尤突和费栈授了印授,促使其发动反叛,迫使孙权曾几次亲自领兵或派陆逊、凌统和贺齐等名将反复讨伐。

在东吴正式建国之后,山越的叛乱仍然此起彼伏。现代一些研究认为,东吴在历次对山越的战争中动用的军队总数恐怕至少达到了20万人以上,而史料记载东吴在灭亡时的总兵力也只有23万人,所以从这些数字里大家也可以看到山越在这几十年时间里对东吴究竟造成了多大威胁,对其国力造成了多大牵制了。

公元234年,东吴重臣诸葛恪认为山越活动的核心区域丹阳山势险要,民风彪悍,东吴之前的征讨很难触及其核心区域,最多只能使一些外县的民众归降。所以他这次向孙权请命要亲自坐镇丹阳,扩大兵源,以彻底平定山越的威胁。

诸葛恪击败山越后,将1万山越甲士收归自己,为其后来成为东吴权臣打下伏笔

之后,孙权将诸葛恪任命为丹阳太守,率重兵前往当地讨伐山越。而诸葛恪抵达丹阳之后,一方面大军据守险要山口,修筑围困工事,另一方面则针对已经归顺的山越民众设立定居点,对其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他还让自己的士兵在田野里抢收成熟的稻谷,切断山越的粮食来源。通过这一系列恩威并施的做法,诸葛恪成功使大量山越民众归降。最终在3年之后使多数山越民众走出了山区归降。

之后,东吴曾在皖南地区设置了一系列新的郡县,将山越降民安置于当地,使山越人逐渐融合进了汉族和其它南方少数民族之中。这样,在公元237年之后,困扰了东吴几十年的山越问题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不过即使如此,在《三国志·贺齐传》中,《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还曾提到:

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

也就是说在陈寿看来,山越多次叛乱使东吴无暇把主要精力用于抗击外敌,而这正是东吴在与魏国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主要原因。所以从这个角度,东吴入主中原的意愿没那么强,其实也确实是跟山越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