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六代传承的安徽徐氏木雕艺术

发表时间: 2017-01-11 19:17

【解说】从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安徽界首徐氏木雕技艺世代相传,在木雕创作上削减自如,人物造型生动,雕刻粗犷,动感强烈,具有沉雄、奔放、古拙的艺术风格。在近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程序语言,作品更加具有“脱壳而出”的艺术韵味。

徐氏木雕的技法有阴刻、阳刻,又可分浮雕、圆雕、透雕、根雕等数种技法,带有浓厚的皖北民间艺术风格,特色鲜明。

近日,记者在安徽界首采访时,徐氏木雕进入了记者的镜头。现年65岁的徐凤龙穷尽一生,苦心钻研木雕艺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木雕艺人。

徐凤龙的儿子徐涛,1976年出生,虽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技艺,但为了生计一度外出打工近十年。用他的话说,当年制作木雕无法维持生活。

2005年,徐涛返乡创业。父亲不断告诫他祖传的手艺不但不能丢弃还要发扬光大。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也为了苦心传承200年的技艺不至于在他这代失传。他便在自家创办了家具厂,利用木雕手艺发展事业,没想到竟然达到了如鱼得水的效果。十几年过去,父子同心创出了界首木雕技艺的品牌。

【同期】徐氏木雕第五代传人 徐凤龙

木雕这个是祖传已经有六辈人了,这个非遗文化传承也可是缺乏人才,咱不能到了咱这辈,已经人老几辈了,干这些年数了,咱不能失传了。

【解说】徐凤龙的家位于界首市西城街道办事处吕闫行政村,穿过泥泞的路面,典型的皖北农家院落映入眼帘,房间内摆满了木雕作品,父子二人正在进行木雕创作,这里既是他们工作的地方,又是他们生活的家。

一件件成品或半成品随意摆放在客厅内。父亲徐凤龙,拿着一块普通的木料,经过几番打磨变成了一幅精美的龙凤图;儿子徐涛则聚精会神地雕刻观音摆件。

他对记者说,一尊观音摆件至少要雕刻一周时间,一刀一笔丝毫不能马虎,慢工才能出细活。

徐涛年幼的儿子在厅堂里跑来跑去,一会端详着木雕作品,一会缠着爷爷教他如何使用工具。而徐涛则不善言谈,他只喜欢细致的观察,安静地雕琢,享受着精益求精后,每一件作品给他带来的快乐。

忙累了,他会回头看看儿子,做为一个匠人,儿子能喜欢自家祖传的老手艺,是他最大的安慰,也是期望。

2016年,徐氏木雕技艺被阜阳市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 成展鹏 安徽界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