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茶文化:重温80、90年代的茶人故事

发表时间: 2024-03-16 18:32


益阳市潇湘醇茶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湖南湖南省三益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加工、销售各类出口绿茶及名优茶为主的民营企业,年生产能力6000吨,是湖南省大型出口茶叶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及自理报关权。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农行“AAA”级信用企业,名列“湖南省私营企业十大行业500强”,被省政府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益茶业追求绿色、环保、健康,通过精心打造的“竹峰”牌茶叶为公司有机茶系列之珍品,誉满神州,远销俄罗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图分别为公司负责人刘志高、公司办公楼。


湖南省益阳外贸茶厂是经省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于1992 年新建的外贸自属企业。厂址位于益阳市羊舞岭,上图依次为茶厂大门,公司负责人戴俊良,技术员在检验茶叶,部分产品样品。


上图为1987年冬,安化县人民代表、马路镇八角塘村茶叶科技示范户龚寿松,科学种茶致富后,积板向农户传授种茶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八角塘村80%以上的农户种茶获得高产。图为他(中)在向农友们讲述茶叶冬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左一)为益阳地区农业局经作站龚巨成高级农艺师。


上图为90年代初,安化县中砥区城埠乡茶场中学学生在采茶。


上图为90年初,桃江县农民中专学生学习茶树栽培技术。


上图为80年代初的马迹塘茶叶试验站。马迹塘茶叶试验站建于1974年,有试验园地50多亩。为了发展全县茶叶生产,培育优良品种,从外地引进槠叶齐、高桥早、湘波绿、福鼎大白等27个品种,通过良种繁育,茶叶植保与栽培等科学试验,摸索规律,总结经验。1978年,该站扩建了新的科研室、温室、对进行茶叶试验创造了新的条件。1976年春,从外地引进茉莉花5000株,栽培成功。到1979年,此站培养的茉莉花苗已繁植出圃65000多株,在全县重点社队茶场和常德、长沙等地得到推广。


​安化银毫出产于安化县柘溪镇唐溪茶场,九十年代初,该场在龙万全、陆砥柱、龚巨成等人的帮助下,开始研制银毫绿茶,1994年通过省级鉴定,命名为“安化银毫”,同年荣获省“湘茶杯”银奖。上图为该茶场员工在采摘茶叶。



上图为桃江县高桥公社排楼茶场。此场建于1968年。面积近1000亩,1972年获“全国茶叶生产先进单位”之称。尔后,有20多个省,200个地、县代表团来场参观访问。197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场摄制了《荒山变茶园》的影片。1980年中央和省电视台来此联合录制了《新闻报道》。排楼茶场闻名全国,所产茶叶畅销中外。


湖南省益阳茶厂当年是外经部定点紧压茶生产专业厂。主要生产“中茶牌”特制茯砖茶。生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技术、设备先进,年加工能力达一万吨。产品除畅销祖国西北边疆外,远销日本等国,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曾于1983年、1987年两次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並在1985年亚太博览会上展出,受到好评。上图为80年代末员工进厂上班的情形。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的前身是1939年在安化江南筹建,1940年元月宣告成立的湖南省砖茶厂,是湖南生产边销茶的第一个茶厂。1987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出口商品紧压茶、普洱茶专厂。1956年被评为全国五个优秀茶厂之一,同年李华鸿压制小组评为全国先进小组;1983年、1987年“中茶牌”花砖茶连续两次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1987年“中茶牌”黑砖茶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上图一为茶厂大门,图二为员工在茶叶检验室工作。



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化县茶叶试验场,该场是全国最早从事茶叶科研示范的单位之一,该场生产的“安化松针”历年被评为全省名茶,1986年被评为商业部名茶,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及省“五名食品”金杯奖,1989年被评为农业部名茶。上图为80年代初,安化松针的广告。


上图为80年代初桃江县茶厂精制绿茶。桃江县茶厂,1978年春竣工投产,是国家计划的全省6个县办茶厂之一,年产精制绿茶2万担,初精制红茶3千担,茶的各类品种均能生产。1980年以来,所产花茶和珍眉茶,远销国外,受到好评。


上图为1988年4月,安化县大桥乡云雾山茶厂正在生产出口“保健茶”的场景。据介绍,1988年3月上旬,香港景亨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浩伟及冠宝贸易公司李雄亮一行,来安化县大桥乡茶厂进行了参观访问。他们对该厂生产的两种保健茶倍加赞赏,并正式携带样品回港试销。



稿件来源:汪勇收集整理

责任编辑: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