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在安阳洹水钓台的特殊经历

发表时间: 2021-03-22 21:22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王朝的历史进入了倒计时。

这年十一月,被慈禧太后囚禁十年的光绪皇帝病死。十二月二日,光绪帝的侄儿溥仪以三岁冲龄登基为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即光绪皇帝之弟载沣,成为摄监国政王。

载沣非常痛恨袁世凯在“戊戌政变”前的告密出卖光绪帝的恶行,他上任就想杀掉已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替兄长光绪报仇。

时年25岁的载沣年轻气盛。他的锄奸意图遭到老谋深算的庆亲王奕劻、重臣张之洞等人反对。

袁世凯杀不了,载沣有点咽不下这口恶气,只好以“足疾”为借口,令袁世凯“回籍养疴”。实际是将他罢官赶回了老家。

于是,袁世凯告别26年来混得风生水起的官场,携妻妾儿女离开北京锡拉胡同府邸,回到河南安阳洹上村,过起了“垂钓洹水之上”的隐居生活。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这是袁世凯当时《自题渔舟写真二首》诗的之一,也是他那一段生活的真实感受。

1909年上海《东方》、《北洋画报》等媒体,刊登了袁世凯身披蓑衣斗笠,在河南洹水怡然垂钓的照片,一时成为举国瞩目的花边新闻。

这照片似乎告诉世人,昔日朝廷重臣袁世凯,此时已是“无官一身轻”,成为了闲云野鹤,过起了与世无争的渔翁百姓生活。

位于河南彰德府、即今安阳市境内的“洹上村”是袁世凯命的名。

因为这个村地处洹水岸边,而称“洹上”。

可至今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还叫不顺这个有“文采”的村名,仍习惯张口闭口叫它“袁宅”“袁寨”。

“洹上”村原为天津盐商何炳莹的一座别墅,袁世凯在1906年当阅兵大臣来彰德时,把其购买下来扩充改建。在四周高筑围墙,设置炮台,安排派两营马队护卫,使其变成了一座城堡。

洹上村通有铁路专线,袁世凯名为避居,时与朝野要人来往,并设有电报房,每天都要用一两个小时处理电信“公务”。身居乡野,韬光养晦,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时局的变化。

野心勃勃的袁世凯,一直谋划东山再起。但他又怕引起摄政王载沣的警惕,所以用“垂钓”这种手段来迷惑朝廷。

袁世凯根本不爱好钓鱼,闲云野鹤的姿态完全是伪装出来的。

他把也辞官归乡的三哥袁世廉,接到洹上与自己共同生活,品茶叙旧、泛舟河上,并请人拍摄了几张垂钓照片,送到当时发行量很大的《东方》、《北洋画报》等发表。

洹上村、洹水、袁世凯、钓翁,一时颇为引人瞩目。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果然重新被朝廷请出委以重任,以期让他收拾乱局,挽救满清皇位。

结果事与愿违,清廷政坛在他的两面政治手腕下坍塌,清帝被逼退位。

袁世凯成功则窃取了民国大总统宝座。

这段往事已经人尽皆知,不必赘述。

本篇不仅想说袁世凯隐居时垂钓的往事,还要说一下“洹水”有何来历。

洹水是安阳的母亲河,历史极其悠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安阳市实施洹河郭家湾段裁弯取直工程,设计“剪取洹河一湾水,画成园景四季春“,以郭家湾的U段河道为基础,建起了“洹水公园”。

如今,矗立在公园湖岸东边的“钓台”景点,据说就是广为流传的袁世凯“洹上垂钓”之处。

修建的这个“钓台”景观。竖碑于2001年5月。

碑下赑屭雕工精湛,是取自“袁林”的老物件,是一百多年前的手工产品;上面的碑体为现代人的作品,应该是机械切割石板和电动工具刻字,也很漂亮。

早年清澈无污染的“洹水”,当地人称洹河、安阳河,是一条著名古水。

洹河浇灌着安阳大片丰腴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一代代安阳儿女,也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早在2.5万年以前,先民“小南海人”就繁衍生息在洹水之滨。公元前1388年,商王盘庚迁殷,在洹水两岸正式建都,殷商在此延续八代12王254年,造就了厚重而悠久的殷商文明。

洹水发源于安阳林州市境内的林虑山,流至林州市的横水后、一部分流入小南海水库,一部分潜入地下,潜流到安阳县善应又露出地面。

典故“遏横而入,逢善便出”便缘于此。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戊子贞,其咬于洹泉”的字样,有力证明洹河见之于文字记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洹水是一条常年河,流域面积达1953平方公里。

它东流入内黄至范阳口入卫河,全长约170公里。流经林州市、安阳县、鹤壁市、安阳县、安阳市区、内黄县,进入卫河后向北流去,最后汇入海河,从天津进入渤海。

战国时期,谋略家苏秦掌六国相印于洹水之上,如今安阳殷都区柴库村村西,尚有其拜相台遗址;

秦朝末年,秦将章邯与项羽结盟,地点就在“洹水南殷墟上”;

西晋时期,安阳县位于洹水南的安阳城,唐代复置“相州”,州治也设在安阳;

清末,的确是袁世凯为迷惑朝廷而搞“垂钓洹水”的鬼把戏和他归葬“洹上”,令古都安阳和“洹水”又名噪一时。

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的1928年4月,冯玉祥指挥国民军第二集团军与张作霖的奉直鲁联军,在洹水鏖战近一个月,史称“豫北战役”。

在北伐军攻击下,奉直鲁联军向北一溃千里。张作霖无奈弃京回东北,结果被炸死于皇姑屯。6月上旬北伐军进入北京,北洋政权土崩瓦解。

幸运的是,豫北战役期间,参战双方都有意保护了袁世凯陵墓“袁林”,使这座集明清皇陵建筑精华的墓园,完好地保存下来。也使袁世凯“葬吾洹上”的美梦没被惊醒。

有人认为,洹水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安阳的历史,安阳的文化可以说是洹水文化。

洹水对安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没有铁路,公路也不普及,因此安阳河航运在历史上曾十分发达。

唐宋之际,上游的善应段舟船往来频繁,风帆招展。由中原出产的煤炭、木材、粮食、山货、瓷器等行销南北各地。

洹水上的善应“小南海”,曾是热闹繁华的码头。如今还有个名叫“装货口”的村庄,可以佐证昔日的辉煌。

明、清时期,安阳河中游仍是黄金水路。

清康熙年间,在万金渠高平以下兴办漕运。道光十年,下游航运也繁荣起来。

安阳桥村是最大的码头,四季商客云集,货栈随处可见,货场大院和盐场仓库众多。

据说,民国初期袁世凯在安阳修建袁林墓地的建筑材料,多半都是用船运来的。

《安阳县志》记载:1923年至1937年15年间,安阳河航运一直鼎盛不衰,安阳桥、郭家湾、漳涧等村的航运户多达数百家,有大船470余只,年平均货运量达数百万吨。

1937年11月,日寇侵占安阳,国民党军撤退时焚毁码头,炸断了安阳桥、漳涧桥,船只也大半以上被毁掉,安阳河的航运随之落寂。

解放后,安阳河上只有少量船只分段搞航运。后来随着铁路和公路运输兴起,加之河水流量变化,安阳河的航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而告终结。

古往今来,洹水的渔业也曾兴旺过。洹水盛产鱼鳖虾蟹,许多百姓曾以打渔为生。起码在清末民初还是如此。

不然,袁世凯也不会在洹水之上垂钓作秀了。

1949年新中国建立,安阳人民开始大力治理开发洹河,建成并加固了小南海、彰武、双泉等大中型水库,建设和改造了大型灌区----漳南灌区,对安阳市区河段10.8公里进行了综合治理。

如今,流经市区的洹河河面宽阔、碧波荡漾,两岸芳草如茵、繁花似锦,成为了安阳市民休闲娱乐的美好去处。

1957年5月,南漳涧农业社在村西洹河南岸建成电力抽水站灌溉农田。剪彩放水时,省农业厅曾派人拍成科教电影在全省巡回放映。

由于电力抽水效率高,成本低,在南漳涧建成第一个电力抽水站后,市郊及安阳县沿洹河的多数村庄也建起了电力抽水站,一个站一天可以浇地80余亩。

此前,当地农民祖祖辈辈都是手摇辘辘浇地,三排辘辘四个人,一天仅能浇二亩。

1959年,安阳韩陵公社在西于曹村村东的洹河北岸建立抽水站,水流到韩陵山南坡时,再建站引水上山,山顶定国寺周围都用上了洹水浇灌,百顷荒山变成了棉粮产地。

都说安阳景色在洹水,并非虚传。

历史上安阳有八大景观,而与洹水相关的就有“善应松涛”、“漫水长虹”、“柏门珠沼”、“鲸背观澜”四个,且各具特色。

有文章描绘:昔日洹水,清澈透底,蜿蜒东流,每当云雾升起,从远眺望,如同玉龙飞腾,日睛云开,涓流淌漾,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因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沿河居民区和工厂企业出现垃圾污水乱排乱放现象,洹水的一些河段严重污染,水质大不如前。

在网络上曾看到有人在2012年前后拍摄的一组安阳河污染状况照片,很是触目惊心。

好在从2016年和2017年起,安阳市开展了洹河大规模环境治理,大力实施清河治污净水工程,打响了碧水保卫战。

为高效推进治理项目建设,安阳县专门成立洹河安阳县段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实行河长制、项目法人制,县乡村联合验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目前,安阳市通过南水北调,充分利用岳城水库、彰武水库、双泉水库等水源,年向安阳河等河渠补水1.94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安阳河生态基流,安阳河沿线水质已达国家Ⅲ类标准。

据介绍,在2018年,安阳已经完成建设十八个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了汤阴县古贤镇污水处理厂等六个县乡污水处理厂,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水管网进一步完善。还建成了林州洹河河道综合整治等七个生态整治工程。

至2020年底,全市已经完成了清理污泥、垃圾、树木,拆除违建、畜禽饲养场,封堵排污口等工作。其中安阳县、北关区,彻底清理了所辖河段堆积多年的40余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随着洹河综合治理的实施,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正在逐步改善提升。

古老的“洹水”将重现碧波荡漾,鱼虾成群,两岸绿树成荫,天空百鸟鸣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