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守龙冬茶177:一杯冬日的温暖

发表时间: 2019-06-26 09:23

冬茶自带雪韵,这是我品鉴方守龙大师2017年冬茶的最直观感受。

从2011年接触白茶以来,春茶喝的多,秋茶喝的少,冬茶近一两年才有机会接触。印象中冬茶叶片粗大,模样并不讨喜,出味比春茶慢,香气比秋茶淡,比较适合文火慢煮。而我日常工作少有闲暇,对冬茶缺少足够的耐心,用心品鉴的时候更少。

日前偶识一位茶友,是方守龙茶叶销售的东北运行商,几次交谈,知道我特别喜欢方大师的茶,不吝赐予,寄来几泡茶样,有新有老,有春有冬,还有两泡九窨的茉莉针王,感激之余,决定好好冲泡,不辜负这难得的馈赠和深厚的茶缘。

泡茶选用灰段温鼎壶,德化白瓷公杯闻香,玻璃公杯观色,白瓷主人杯品茗,泡茶用水为农夫山泉,用茶4克。开汤前,净手凝神,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茶身上。干茶保留茶叶最原始的形态,叶片大而完整平展,迎着光线,可以看清脉络,像中年男子粗壮的筋骨。触之叶面细腻柔滑,似乎有蜡质感。闻干茶的香气,很淡,粽叶?米香?一种我不太确定的香气。

带着心中的疑问,开汤瀹茶,随着水的注入,有一种幽幽的,细细的,稳稳的香气随着热气外延,我甚至闻到了一点类似于油性的感觉,让我想到岩茶里的枞味。

茶汤很淡,呈明黄色,很亮很透,是那种纤毫毕现的纯净。茶汤入口,很认真的感受,绵柔的很,似无骨,一滑就入喉了,然后是不可思议的甜猝不及防的涌来。这种甜,不是糖水和蜂蜜水的纯甜,而是像从河湾浅滩处沙粒中渗出的水一样,汩汩,持久而有力。伴随甜的,是一种鲜明的清冽,这种清冽跟清凉、清爽都不同,是带着一丝丝寒意的,如梅花上雪,自带雪韵,有冷露清香的韵味,让我想起勐库大雪山的冬茶,如出一辙的清冷,高格。而这种清冽却激发了强烈的体感,一泡茶汤入腹,后背就明显的热起来。

茶很稳定,没有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刺激,却有温润的坚持,每一泡茶汤都很熨贴。七八泡后,将茶叶移到煮茶器里,文火慢煮,汤色渐渐加深,如琥珀里的净水,总是那么清透。老虎说看茶汤就知道是方大师的茶,茶汤颜色特别干净通透明亮~难得他能说几句精准的词,也不辜负方大师的好茶了。煮过的茶,香气是淡淡的粽叶香,还有一丝米香,很舒服的感觉。茶汤更好喝了,一直喝下去,不觉一大桶农夫就消耗掉了。

再看叶底,冬茶的叶片粗而肥厚,每一片茶叶都柔韧鲜活,即便揉搓,也很少破损。泡完的叶面滑而润,革质感更明显了。我不知道这些树生长了多少年,这些叶子生长了多少天,但我真实的感受到,这些茶叶历经风霜雪雨后的涅槃,感受到太姥山自然环境下茶叶的纯粹,如这些冬茶,坚持着自己的甜润和清冽,始终如一的温婉,入心,沁脾,胜过冷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