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的火热背后:品质与真假鉴别全解析

发表时间: 2018-10-08 10:14

崖柏的区分

陈化区分

1、生料:侧柏、土柏、坡柏活体活株直接砍伐,无化石结构,容易再生。特点:含水量非常大,料质松软且极不稳定,极易开裂。味道刺鼻难闻,带腥臭味,表皮有一层厚厚的白皮,植物学上讲就是含有木体的形成层和韧皮部(如下图)。





(带白皮的冒牌货:普通柏树瘤,俗称“坟头柏”)

生料制品通常因含水量较大,表面看起来灰暗无光泽,味道刺鼻大多数人无法接受,表皮无扭曲纹理,年轮纹理通常非常稀疏。



(黯淡无光的普通柏树瘤制作产品,无任何收藏和把玩价值)

这种材料我们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收藏和观赏价值。就好比树木刚刚分泌的树脂的价值不能和风化千年的化石蜜蜡相比是一个道理。更有甚的是有的不良商家用的生料甚至是生长在平地、土地、甚至马路边上的普通柏树,其属性与生长在悬崖岩石上的崖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的大路货又有什么收藏把玩的价值和意义?

2、生死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色料。在悬崖上的侧柏有一部分已经自然死亡并陈化形成化石结构(无白皮),另外一部分仍然存活生长。

特点:打磨后呈现红白双色,味道较柔和,表皮有扭曲纹理。在根雕界业内,通常认为双色料是较好的雕刻用料,因为红白双色更有利于表现作品的多样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美学艺术价值。

3、陈化料:生长在悬崖岩石上的侧柏自然死亡并陈化形成较为完整的化石形态。形成时间需要几百上千年,几乎不可再生,具有收藏价值

特点:表皮多含有扭曲纹理,毛料风化呈现出白粉皮、水泥皮等形态,含水量较少,制品表面经打磨后通常呈现油亮及荧光,料质较为稳定,不易开裂(注:南方陈化料含水量要高于北方陈化料含水量,南方料制品到北方依然存在开裂的可能性),香味宜人。



(陈化崖柏满火焰纹瘤疤,油光十足)

各位看官到现在应该看懂了,正如刚刚我们给文玩崖柏下的定义,决定其是否是真正崖柏的关键有二:第一,必须是生于悬崖峭壁,扎根于岩石之上,第二,必须是已经形成陈化百千年的化石结构。

崖柏的鉴别方法

我们之前已经明确了崖柏的定义,那么下面总结一下崖柏的几个具体辨别方法。这点很重要,可以帮助不了解崖柏的您挑选到真正的崖柏制品。

(一)崖柏毛料普遍有扁根

这点很好理解,因为崖柏的第一先决条件是生长在悬崖岩石上,其根部必然有很多是沿着岩石缝隙生长的,形成了其特有的扁根形态。而平地柏树生活条件优越,其根系通常呈现圆根的特征。

(二)崖柏毛料表皮通常有扭曲纹理,造型千奇百怪

由于生长条件恶劣,崖柏的生长和陈化过程面临着风吹日晒雨淋,其生长方向经常会因为外力因素而发生扭曲和变化,这才形成了崖柏千奇百怪的形态。



而普通土柏不用说了,都是直挺挺粗粗的,长着一张大众脸。



(直挺挺的普通柏树瘤材料,无任何美感和艺术价值)

(三)崖柏香味醇厚,无刺鼻感

崖柏,被誉为“悬崖上的沉香”,上好的崖柏陈化料散发的香味会让人迷醉。由于有百千年的风化作用,崖柏料质里的水油比是极低的,其散发的气味通常都是醇香甘甜的,就像是崖柏吸收了千年天地灵气,最后沉淀成香气浓郁的精华。而生料及土柏味道因含水量大,通常会有刺鼻酸臭感,这就如同一盆水放在自然条件下会发臭,而干燥的东西不会是一个道理。同时,即使是相隔几米的生长距离,生长在岩石上的崖柏与生长在土壤里的坡柏味道也是有很大区别的,生长在岩石中的料味道相对会更加甘甜。这也就是为何崖柏的定义必须同时满足生长在岩石上和陈化成化石结构两个硬性指标。

(四)崖柏艺术品通常表面有油亮层和荧光感

同样抛光一千目,新做出来的陈化料手串光泽远远好于生料手串。原理很简单,一个表面全是油,一个表面渗着水,那个亮?健美运动员为了肌肉有光泽都是抹橄榄油,没有抹水的吧。玩过陈化料的就知道,真正陈化料的抛光面,内部会流动出一种亮光,并且随着位置变换,亮光也会随着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