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起源:三千年的历史和装饰用途

发表时间: 2023-07-03 16:04

牡丹偏自占春风 陈 兴

扇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最初是用来装饰仪仗。早期的扇子以羽毛制造,故“扇”字从羽。

至于摇扇纳凉,大概是从西汉开始的,汉末三国的诸葛亮手摇鹅毛扇的形象深入人心,于戏曲和绘画中多有表现。那时,制扇的材料逐渐拓展到竹、木、丝绢等,形状有圆、葵花、梅花、六角等,还有大吊扇,一人牵动,满室生风。朝野以扇纳凉的现象非常普遍,班婕妤有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在扇上题诗作画的传统,也是从那时兴起的,因而留下了“杨修误点成蝇”及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故事。

千百年的演进,使扇子的种类大大增加,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平扇和折扇。顾名思义,平扇不能折叠,折扇可以折叠。据说折扇是北宋出现的,很可能由日本或朝鲜传入,既实用又美观,还便于携带,扇骨的材质有牛角、玳瑁、象牙、翡翠、竹子、香木等,扇骨的数目分别为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

扇子有“万能道具”之称,在戏曲、评弹、评书、相声、舞蹈等文艺表演中都能派上用场。单说戏曲,以扇子为主题的戏曲有不少,如《桃花扇》《沉香扇》《蕉扇记》等,其中《桃花扇》讲的是明末名士侯方域和歌伎李香君的故事,演出的次数最多,影响最大。戏曲表演里还有一门基本功称为“扇子功”。不仅在中国,在日本的贵族礼仪及歌舞伎表演中,扇子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明清时期,由于扇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故传世的扇画极多。吴湖帆原本想收集一百一十四名清代状元的墨迹,又自觉不易,于是退而求其次,改为收集扇面。后来,他将自己收藏的七十二把“状元扇”捐赠给苏州博物馆。而明清的文徵明、唐伯虎、任伯年、吴昌硕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等,都有扇画存世,可见扇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由于扇子的面积有限,不能采用大画的构图方式和表现手法,布白、虚实要按扇形的画面来设计,只有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现代人偏好在室内张挂扇画,这样显得更清雅。

有一年过年,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我在绢面的宫扇上画牡丹。画牡丹最忌层次模糊,花瓣简单而无疏密之分,也不能是同一朝向,所以我让三朵牡丹呈三角布局,花朵大小不一,辅以反面的瓣和叶。在绘画技法上,我运用了西洋画的光线画法,使花更立体、更逼真;因牡丹是红花绿叶,色彩并不和谐,所以我把绿色调至偏于红黄,令色阶接近。着笔的次序是先画整体,再将花瓣依次加深提染,花朵鲜艳,引人注目。

伴随时代发展,空调、电扇已取代扇子,但人们还是喜爱扇子的图案化形状和扇子上的诗画书法。尽管许多传统的东西会改变甚或式微,但扇子是不会消失的,愿人们能珍惜它。

(原标题:扇底风来花似锦)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陈兴

流程编辑:u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