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传统日晒正味老白茶”九字背后的陷阱

发表时间: 2024-04-08 09:3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些年,买老白茶的人慢慢变多。

后台频繁收到鉴茶咨询,都是和老白茶相关的。

就比如前些天,有位外地茶友在一位掌柜那买了一份正味老白茶。

年份是2015的。

收到后,茶友一看,觉得叶片太过红褐。

但茶掌柜的解释是,这是日晒正味老茶。

早些年他们在制茶时,没有渥堆发酵,就是单纯晒红,且含水量只有5.01个百分点,干度好,甘香好,没有发酵味,打开闻全是蜜枣香,入口甜顺,久煮不苦。

末了,还颇为得意。

“外面的老茶很多,有梅子香,有药香,有乱七八糟香,但那些都不算正味。”

“过冬喝老白茶,咱就得喝点好的,喝一杯正味传统老白茶。”

看完长、长、长一大串回复,那位茶友被各式概念砸晕了。

“好像、也许、大概、应该,这茶叶没有大问题吧???”

半信半疑间,茶友找上了村姑陈。

将上述对话发了过来,求问:“啥才是正味老白茶?”

《2》

这些年在茶圈,正味铁观音,倒是听过不少。

正味老白茶,倒是瞧着眼生。

在此之前,从未有过耳闻。

若没猜错,正味老白茶一说,出自某掌柜的“自创”。

生搬硬套,大笔一挥。

便在他们笔下,敲出了并未被汉语规范词典收录的新词汇。

遥想当年,“造字女皇”造出来的那些异形词。

也仅限于登上了那个象征最高权力的位置,才下令颁布。

流传给后世最出名的一个字,是她名字里的“曌”字。

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命格不够硬的人,还真的不敢用上这个字。

而那些被魔改过的天、地、日、月、星等常见词, 哪怕强制要求推广,后来也是不了了之。

再回到茶圈。

这些年被魔改生造出来的茶界生僻概念,同样不在少数。

从清香铁观音,到清香大红袍。

从老丛水仙,到老丛白茶。

各种张冠李戴,比比皆是。

当大家看到这类“新奇特”概念茶时,不建议为了一时好奇,直接下单。

因为,连商品名称都没有规范正确标注,各种照搬概念的噱头茶,算哪门子好茶?

《3》

再看晒红概念。

因为制茶时,采用传统日晒工艺。

所以,做出来的寿眉叶片,名曰“晒红”。

这逻辑也太不是逻辑了。

单纯拎出“晒红”二字,差点以为,这是红茶呢。

何况,从白茶加工看,好茶也不会如此。

茶友口中的晒茶,专业说法是日光萎凋。

萎凋,就是让鲜叶有序失水的过程。

日光萎凋期间,凭借温和的阳光、风力,以及薄摊晾晒技巧,让白茶鲜叶及时萎蔫的同时,并促进内在风味物质的转变。

借茶农的大实话来讲,太阳晒过的白茶会更香!

诚然,规范操作下,日光萎凋白茶的品质更优秀,茶香更清晰,汤水的鲜爽鲜醇度更好。

但是,要注意区分一点——日光萎凋≠晒红。

温和日晒,不等于狂晒、死晒、暴晒。

让那些娇滴滴的白茶鲜叶,摊开烈日上暴晒三、两天。

立马能速成出来的,形如梅干菜色,叶片又红又褐又发暗的暴晒茶,属于严重工艺缺陷。

不仅茶叶内的天然天然色素物质(以叶绿素为主),被狂晒晒伤,彻底流失,让白茶失去以绿为主的叶片底色。

同时,这些晒伤晒酥的问题茶叶内,包括茶氨酸、胶质物、芳香物等系列风味物质,也一并付之东流。

色香味,一塌涂地。

这种比晒伤的白茶,何谈品质保障?

何况,从加工规范看,制作白茶从没晒红、晒绿一说。

白毫银针也好,牡丹寿眉也罢,它们的做茶基础要求,清一色都是不破坏好茶天然外形与香气滋味的同时,将含水量逐步有序做干,以利于后期保存。

翻一翻白茶国标。

一级寿眉,外形色泽“尚灰绿”。

二级寿眉,外形色泽“灰绿稍暗,夹红”。

注意了,夹杂有个别红张的寿眉,品质等级已经降一截。

更何况是全部晒红晒伤的“红变寿眉”。

不论对照哪点,都没法正常对号入座。

《4》

正,含正统、正确、正宗之意。

再来看开篇那段歪解。

一款老白茶,因为没有梅子香,没有药香,只剩纯粹甘香,一股干茶闻着有蜜枣味,被其定义成正味;

一款老白茶,因为干度足够低,号称只有5.01百分点,所以算正统;

一款老白茶,因为久煮不苦,所以风味够正;

一款老白茶,因为不渥堆发酵,从而算正味……

即便,按照对方的清奇逻辑去推敲,背后也是乱成麻。

评价一款老白茶,要落实到具体。

首先,圈定大方向,从外形、香气、滋味着手。

其次,再慢慢往下列举。

譬如,外形篇章,包括采摘标准,匀整度,叶片颜色,茶梗粗细等。

茶香篇章,涵盖香型层次,留香持久度,单一茶香的馥郁程度,是否茶香落水等。

最后,综合多项细节,慢慢打分对照。

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张口就来。

假如说,网上随便一位茶掌柜卖茶评茶,都能独创一套个人标准。

强行“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种霸总言论,只适合出现在那些虚幻的小说里,而非真实茶圈江湖。

《5》

下面,进入辟谣时刻。

先说蜜枣香。

偶买噶,这是散茶哎,又不是寿眉饼。

在没有压饼破壁前,寿眉散茶存久后能出药香、陈香,唯独没有枣香。

枣香,那是优质寿眉老茶饼的专属,与散茶没关系。

想让散茶出枣味(枣味非枣香),除非拿去加重发酵,但这样做出来就不算白茶了。

再看所谓的“久煮不苦”。

这算哪门子的优点啊。

一款怎么泡都泡不出味道,久闷也好,狂煮也罢,味道都一点不苦的老白茶。

说明它的内在茶味太单调单薄。

像一口枯井,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死寂沉沉的。

换一款品质过得去的白茶,早已滋味十足浓郁甘醇了!

最后,白茶在加工时,对干度有追求不假。

含水量达标是基本要求,不算白茶的特有优势。

至于在“不渥堆不发酵”方面,就值得玩味了。

白茶在加工时,没有渥堆发酵一说,除非是渥堆做旧。

但不能凭此,觉得白茶不渥堆、不发酵就是正统。

其实,白茶在六大茶类里,排名第三,属微发酵茶。

鲜叶采下来后,不像绿茶那样快速杀青阻断茶叶自身发酵。

伴随着萎凋加工进程,白茶会发生轻微发酵,从而形成特色风味。

茶叶圈子里,不发酵是绿茶专属,和白茶可没牵连。

《6》

每次看到叶片被狂晒得特别红的白茶。

下意识间,会想到我们三伏天上山拍到的夏茶。

从夏季茶园实拍图看,夏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茶芽极瘦,叶片宽阔,嫰梢晒红部分明显。

本来,过了立夏,茶园们就该进入休养期。

夏茶因为内质薄,品质差,原则上不提倡采摘。

让茶树们多攒一攒养分,等到白露前后,再大放光彩。

但,耐不住一个“利”字。

夏季高温下,夏茶刚采下来,叶片就有不少晒伤的红斑。

外加上,盛夏的烈日提供暴晒速成条件。

一来二去,就做成开篇提到的晒红寿眉。

想明白背后来龙去脉,你会知道,所谓的晒红茶在白茶圈根本不入流。

有春茶、秋茶的白茶双姝面前。

作为夏季青粗制而成的低端茶,有何资格代表白茶正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