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0] => 风 [1] => 清 [2] => 茶 [3] => 茶叶 [4] => 茶 [5] => 风 [6] => 温 [7] => 茶香 [8] => 清 [9] => 新 [10] => 茶 [11] => 茶 [12] => 茶叶 [13] => 茶 [14] => 春天 [15] => 茶 [16] => 采春茶 [17] => 冬茶 [18] => 茶 [19] => 陆羽 [20] => 茶 [21] => 明 [22] => 茶 [23] => 茶 [24] => 春天 [25] => 茶 [26] => 茶 [27] => 四季 [28] => 茶 [29] => 最好 [30] => 茶 [31] => 新 [32] => 茶叶 [33] => 茶 [34] => 它 [35] => 立春 [36] => 春天 [37] => 春茶 [38] => 春茶 [39] => 春茶 [40] => 活 [41] => 清香 [42] => 春茶 [43] => 自然 [44] => 春天 [45] => 风 [46] => 春茶 [47] => 茶叶 [48] => 茶叶 [49] => 茶叶 [50] => 滋味 [51] => 我 [52] => 茶 [53] => 茶 [54] => 茶 [55] => 温 [56] => 茶 [57] => 养生 [58] => 茶 [59] => 香气 [60] => 茶 [61] => 茶 [62] => 温 [63] => 茶 [64] => 茶多酚含量 [65] => 黄金 [66] => 形成 [67] => 滋味 [68] => 农药 [69] => 茶叶 [70] => 春茶 [71] => 风 [72] => 茶 [73] => 玉 [74] => 茶 [75] => 四季 [76] => 春天 [77] => 春茶 [78] => 四季茶 [79] => 茶叶中 [80] => 争议 [81] => 茶 [82] => 茶 [83] => 山 [84] => 茶 [85] => 茶 [86] => 真正 [87] => 茶叶 [88] => 中国茶 [89] => 茶 [90] => 茶叶 [91] => 全发酵 [92] => 绿茶 [93] => 红茶 [94] => 铁观音 [95] => 好 [96] => 绿茶 [97] => 清 [98] => 红茶 [99] => 龙 [100] => 红茶 [101] => 茶 [102] => 绿色 [103] => 茶 [104] => 龙井茶 [105] => 茶品 [106] => 关键工序 [107] => 温 [108] => 手工 [109] => 温 [110] => 活 [111] => 红 [112] => 茶叶 [113] => 香气 [114] => 中国 [115] => 中国 [116] => 茶 [117] => 茶 [118] => 茶 [119] => 陆羽 [120] => 茶 [121] => 茶叶 [122] => 陆羽 [123] => 茶 [124] => 茶 [125] => 茶 [126] => 茶 [127] => 茶 [128] => 江南茶区 [129] => 茶 [130] => 茶 [131] => 贵州 [132] => 四川 [133] => 中国 [134] => 最古老 [135] => 茶 [136] => 茶 [137] => 风 [138] => 茶 [139] => 海南 [140] => 中国茶 [141] => 中国 [142] => 茶 [143] => 山 [144] => 茶 [145] => 江南茶区 [146] => 中国 [147] => 长江 [148] => 浙江 [149] => 湖南 [150] => 江西 [151] => 中国茶叶 [152] => 茶 [153] => 长江 [154] => 长江 [155] => 山 [156] => 山东 [157] => 我 [158] => 茶 [159] => 春茶极品 [160] => 中国 [161] => 春茶 [162] => 唐宋 [163] => 茶 [164] => 点茶 [165] => 饮茶 [166] => 点茶 [167] => 茶 [168] => 形成 [169] => 茶 [170] => 茶 [171] => 传统 [172] => 绿茶制作 [173] => 茶 [174] => 茶 [175] => 喝茶 [176] => 自然 [177] => 壶 [178] => 春茶 [179] => 山 [180] => 春天 [181] => 茶 [182] => 中国 [183] => 中国 [184] => 活 [185] => 茶 [186] => 龙井茶 [187] => 清 [188] => 茶 [189] => 山 [190] => 茶马互市 [191] => 茶马古道 [192] => 茶马古道 [193] => 被遗忘 [194] => 春之计 [195] => 茶 [196] => 四季 [197] => 茶 [198] => 最好 [199] => 春茶 [200] => 茶 [201] => 盛 [202] => 清 [203] => 茶 [204] => 茶艺 [205] => 工夫 [206] => 茶 [207] => 花茶 [208] => 花茶 [209] => 2013年 [210] => 茶 [211] => 绿茶 [212] => 中国 [213] => 中国 [214] => 好 [215] => 发现 [216] => 美 [217] => 我 ) 春茶的诗意:中国人的生活繁华 - 核雕工艺品鉴网

春茶的诗意:中国人的生活繁华

发表时间: 2021-03-28 20:44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万般春事休忙,且饮一杯清茶

采一片茶叶,如春光一样绿意盎然

抿一口茶汤,如春风一样温暖和煦

闻一缕茶香,如春水一样清新悠长

茶是春事,春在茶中


鲜嫩

是人类对大多数食材的追求目标

茶叶也不例外

什么时候的茶最嫩?当然是春天

早在唐代,茶农就只采春茶

秋冬茶一律留养

“茶圣”陆羽也在《茶经》中开宗明义地说: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在“茶圣”看来,只有在春天采摘的才是茶

其他季节采的都是树叶子


◎ 茶的旅行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中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如图,绿茶真正走向世界是通过海陆两条线路。(图自《博物》2007年4月)


四季有茶,春最好


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

茶叶可划分为春、夏、秋三季

由越冬后茶树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

它们大多是立春后到谷雨前

这一“春天”时段采制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句

古人推崇春茶

将春茶看作生活,看作日常,看作幸福

那一口清香满颊的春茶

不仅是味蕾的享受

也是对自然春天的感知

更是拂过心灵的一缕和煦春风


◎ 寿眉的春与秋

寿眉,产于福建福鼎等地的一款白茶,根据采摘季节的不同,分为春寿眉和秋寿眉。一个品种,两个季节,有着“白茶双骄”之称的春寿眉和秋寿眉,有着怎样的不同?(摄影/黄小黄、刘忠雄,图自《中华遗产》2020年3月)


为什么春茶如此受人追捧呢?

答案就藏在茶叶里面


一片茶叶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

其中包含的化学成分多达500余种

而要评价一片茶叶的滋味

我们只要看两种最重要的物质:

氨基酸和茶多酚

氨基酸的比重越高,茶味越鲜甜

而茶多酚的比重越高,则苦涩味越重


由于春季气温回升,雨量适中

加上茶树经过漫长冬季的休养生息

体内蓄积了很多养分

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都很高

使得茶多了股特殊香气

茶多酚呢?是茶树代谢的产物

早春时节气温较低、阳光较弱

茶树代谢缓慢,故茶多酚含量偏低

这一高一低

成就了春茶的黄金酚氨比例

也形成了鲜爽的滋味

再加之春季少病虫害

不会因使用农药而污染茶叶

因此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


◎ 春意浓

和暖的春风中,幼嫩的茶芽宛如豆蔻妙龄的少女,在枝头亭亭玉立,背上还披着一层细细的白毫。茶树一年四季都可以冒芽,但如此青嫩的芽叶,也只有在草木萌动的春天才能看到。春茶的品质,也是四季茶叶中无可争议的第一等。摄影/黄小黄,图自《中华遗产》2020年3月)


茶的分类,化繁为简


茶树属山茶科

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从茶树上采摘的嫩叶

只有经过必要的加工后

才能称为真正的茶叶

据统计,中国茶的种类共有600余种

估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类饮食材料

能有如此丰富的种类


其实,茶的种类、名目再复杂

按照发酵与否的标准

所有茶叶都可以划归为

全发酵、未发酵和半发酵三类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发酵之前

所有的茶都是绿茶

百分之百发酵的是红茶

而介于其间的半发酵

则有铁观音等好几个品种

绿茶的清冽、红茶的厚重、乌龙的醇香

你可以拥有自己的口味

不过千万别提“红茶树什么样?”的问题

因为所有的茶都长在绿色的茶树上


杀青是决定龙井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需在1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上手工操作,其作用有三:首先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使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停止,防止叶子红变;其次蒸发叶片中的部分水分使之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同时使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改善茶叶的香气。(摄影/刘二银,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2月)


中国的茶,茶中的国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

茶叶发源于西南川蜀之地

后来传播至江南、福建一带

遂大行于世

陆羽还称赞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性喜湿润和微酸性土壤,耐阴性强

在中国,茶叶的产地可分为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西南茶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以及西藏东南部

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

茶区内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

气候差别很大

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华南茶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

年降水量为中国茶区之最

是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 山中茶事

从生长于山间的茶树,到杯盏中待饮的茶汤,一杯好的岩茶经历了漫长的生长和加工过程。它是春茶中采摘最迟的,制茶工艺最为繁复的,这些都赋予它独特的口感和神韵。当你坐在武夷山中,品上一杯岩茶时,便能理解这些等待都值得。图为云雾缭绕的武夷山风光。(摄影/毛征斌,图自《中华遗产》2020年3月)


江南茶区

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

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

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

中国茶叶主要产区

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


江北茶区

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

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

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

包括甘南、陕西、鄂北、豫南、

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

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 春茶极品

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一年只采一次春茶,当年曾是唐代皇家贡茶的“最爱”。图为将经过挑选的新茶放入茶臼捣碎。而后把捣碎的茶叶包进纱布,手工捶打压实成茶饼。摄影/徐昱,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2月)



◎ 诗情画意戏春茶

唐宋时期的另一种沏茶方法——“点茶”,提升了饮茶时的雅致享受。点茶而成的茶汤,纹脉可以形成各种物象,被称为“茶百戏”。正如图中由茶百戏大师章志峰,使用传统研膏绿茶制作的“迎春”。供图/章志峰,图自《中华遗产》2020年3月)


一片茶就像一个人

骨子里始终带着出生地的味道

阳光、雨水、空气、湿度、土壤……

这些有关故乡的信息

都在泡茶的瞬间释放出来

高手喝茶不仅用味觉,还用心

因为他知道这同时也是一次自然之旅


沏上一壶春茶

倚在窗前细品、慢啜

漫山的春色,似乎都浸入了杯中

这就是春天的味道

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茶」的知识吗

请看中国国家地理的深度解读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电子版

以下8期 每满88减8

限时活动截止至

3月29日24:00

- 大观福建茶

2007年03期

- 龙井茶 一杯清茶有山水

- 从“茶马互市”到“茶马古道

- 茶马古道 不应被遗忘的路

《中华遗产》2020年03期

- 春之计 在于茶

- 四季有茶春最好

- 春茶的千年之约

《中华遗产》2016年05期

- 宋人茶事:盛世之清尚

- 功夫茶:茶艺有工夫

- 茶史:天水一朝香茗事

《博物》2020年03期

- 花茶 演化史

- 种花茶

《博物》2013年05期

- 茶 小嫩芽,你发酵了吗?

《博物》2007年04期

- 绿茶,饮料世界第一等


还想看更多杂志电子版?

点击下图

进入「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封面图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4月

摄影 | 李艺爽



- < End > -

编辑 | 小葇


地理君在这里等你

买好物

看杂志

逛世界

发现美


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