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保质期三年,为何半年就变味?揭秘红茶的四大疑问

发表时间: 2023-12-17 12:0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伴随着新一轮降温,寒潮南下,气温骤降。

近期在茶圈内,红茶的关注度渐起。

毕竟,冬红夏绿的喝茶观念,早已在圈内宣传得深入人心。

天冷了,喝一杯香柔清甜的红茶,正当季。

有位爱喝红茶的茶友姐姐分享过,每年立冬后,她都会买一斤红茶放在家里喝,有客上门时,还可以拿来招待。

毕竟,红茶受众广。

她打听了一圈,发现身边即便不怎么喝茶的朋友,也能轻松接受红茶的风味。

这正是红茶的魅力体现。

亲和力强,是红茶在圈内立足的根基。

秋冬季,是红茶的“当红季”。

天越冷,清甜香润的红茶越受欢迎。

也难怪在近期碰到的茶友咨询里,悄然间多了不少与红茶有关的话题。

这篇且将它们汇整成一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希望能帮到大家解惑。

《2》

一、“为什么我的红茶,放半年就变味了?”

起因是这样,有茶友在私信里反映,他家里有一袋红茶,是今年夏天刚买的。

一直都用密封袋装着。

因为是口粮茶,当初直接买了一斤回来,平时一直放在客厅的柜子里,陆续家里也有人拿出来泡过。

但现在的问题是,才过去了短短半年,里面的红茶明显没有之前香,连泡开后的茶味都变了,是怎么回事?

当时第一点怀疑的,就是这袋口粮红茶跑气了。

结合那袋子红茶的保存情况,当时给他分析了4点情况。

首先,密封袋的密封效果有限。

密封袋的封口,只是一条可供反复捏合的密封条。

反复多次拉开,合上,又拉开。

密封条会遭受老化磨损,进而导致弹性下降。

一旦某处取茶后,袋口遗漏某处微小缝隙没有捏紧。

那这袋子红茶的后期保存,就会陷入危险处境。

其次,一斤装足足500克的红茶,不适合装在一起,最好分开放。

平时需要喝的茶,另外用密封袋或者茶叶罐,提前分装100克、150克备用。

避免多次打开后,剩下的茶叶跑气变味。

再次,红茶的保存,离不开干燥密封。

开放式的客厅,平日里人来人往的,一旁还养着绿植。

存在一旁的红茶,容易受到潮湿水汽影响,造成变味。

最后,刨除存茶因素影响。

一袋红茶出现越存越糟糕的情况,与自身也有关联。

市面上部分低端红茶,制茶粗糙,万一干茶还没烘干到位就打包出售。

干度不达标的问题茶放久后,必然会出问题。

《3》

二、“为什么说红茶养胃是相对概念?”

因为养胃这件事,不能依赖喝茶。

不管你喝什么茶,都不能打包票说能够养胃。

养胃本身,需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膳食均衡,不暴饮暴食。

同时,不过分节食。

保持良好作息,睡眠充足,积极锻炼。

当你出现身体不适,胃里感觉不舒服时,也不能寄希望于喝茶调节。

而是及时看病,遵医嘱调养为好。

茶圈内,红茶的养胃一说,某种程度上属于误传。

肠胃本身偏弱,但又热衷喝茶的茶友,喝茶选择要有所节制。

在茶类选择上,相比绿茶、生普、清香型铁观音等。

更适合选红茶、老白茶等相对温和的茶叶。

即便如此,在喝茶时也要尽量避免喝浓茶苦茶、尽量喝淡一些。

空腹状态,避免喝茶。

有所选,有所不选,是健康饮茶的核心。

《4》

三、“红茶是不是条索越细,品质越高端?”

按这样的方法判断红茶品质,不靠谱。

误差率,极大。

尤其是武夷红茶,不能盲目看条索细不细来断言。

最经典的例子,非老丛红茶莫属。

老丛红茶,以桐木高山深处的老丛茶树鲜叶为原料。

制出来的成品,乍一看外形不讨喜,条索远比其它红茶偏粗。

看着条索黧黑,干茶粗壮的外形,在没有细看下,连不少老茶客都会误认,觉得这应该是某款岩茶。

但其实,这是老丛红茶的独特性体现。

别看其貌不扬,但当你用沸水泡开后,那股幽深浓郁的木质丛香,极为动人。

与清雅的花香混在一起,层次分明。

啜茶时,茶汤当中的醇厚感倍增。

甘醇绵柔,拥有远胜其它红茶的汤感。

喜欢喝汤感醇一些的老茶客,喝上老丛红茶后,会认定这股醇汤风味。

即便老丛红茶产量少,定价比其他红茶贵,也愿意为之买单。

从老丛红茶这个例子,不难验证一点,买茶不能看表面。

对条索状的红茶,只要能确保干茶匀整,条索紧结,没有过多花杂。

仔细闻干茶,没有任何怪异气息,干茶香气舒爽清晰,这就已经足够。

至于更进一步的品质分辨,还是留给接下来正式冲泡后,通过闻香、品尝,来找出答案。

以外观细嫩与否,一概否决一款红茶,并不客观。

《5》

四、“烟熏过后的福建红茶才能出桂圆香?”

这个问题里,有不少关键词。

烟熏、福建红茶、桂圆香。

说实话,它们之间画不上等号。

不是所有红茶,烟熏后都会出桂圆香。

也不是所有福建红茶,都能制出桂圆香。

自带独特桂圆香风味,是正山小种红茶的香气招牌。

某种意义上,桂圆香属于特殊地域香+特定工艺香的结合。

只有产地正宗,用桐木高山的茶青鲜叶作为原料。

并且,茶青采下后,就近结合当地传统工艺加工。

才能做出具有特色桂圆香风味的正山小种红茶。

烟熏与否,对桂圆香的形成,毫无影响。

如今市面上,正山小种大致有烟熏、无烟熏之分。

燃烧马尾松材,利用上扬的松烟进行熏制加工,做出来的叫做正山烟小种。

烟小种,代表香气是松烟香、桂圆香,风味传统。

而没有经过烟熏的普通正山小种,以花蜜香、桂圆香为主。

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差别。

如今市面上,保留传统风味的正山烟小种,数量极少。

因为,烟熏过程对松柴选择、烟熏次数、细节处理等,都有较高要求。

能让最终做出来的烟小种,松烟香悠扬持久,半点不刺鼻的同时,还能久泡不淡。

哪怕泡到6冲之后,盖上与汤中的袅袅松烟香气,依旧极具辨识力,远非其它红茶能够代替。

《6》

因为了解,才会珍惜。

知悉烟小种来历的茶友,会在喝茶时,细品这一抹独特的松烟味。

而不知内情的人,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误区,觉得红茶带上烟味后没法喝……

这就像,早些年的茶圈鄙视链说法。

曾几何时,鄙视链一说盛极一时,在圈内引起热议。

当时有不少人觉得,红茶在茶叶圈里排名“吊车尾”。

给出的原因是,红茶无非是香香柔柔,但茶味太单一,从头到尾完成喝下来,都喝不出什么层次变化,这种轻柔的风味,遇上岩茶与普洱这样的强悍选手,没有半点优势。

偶尔泡一回,充当口味调剂,那就罢了。

但长时间连续喝一礼拜、半个月、好几月后,时间长了,迟早就会腻的一天……

上述说法,恕难认同。

喝茶而已,没有三六九等之分。

泡茶喝,最怕跨界攀比。

红茶与岩茶、普洱之间,本就不是同类,何谈可比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